類型 :
無
活動日期 :
2024/08/01~2025/06/30
報名截止時間 :
2024/10/31 00:00
人數 :
10
地點 :
金額:
0元整
成果回饋
1.專業成長目標:擴展教師書法專業與教學能力,研討書法教學策略,提昇書法教育技能與教學品質。 2.運用之成長策略:聘請專長教師指導,增進教師書法教學知能、掌握教學技巧。社群教師與專業教師間對話與分享,透過彼此討論提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,促進教師共同成長與精進。 書法社群主題內容 1.書法字體演變史:從中國書法史的角度來談篆隸草楷行書體的演變,演變不是線性的發展而是因應需求而來,配合相關的影片說明。書法兼具藝術性與工具性,配合工具的的演進,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意義。而早期字體多為圖像化,因此在教學上可讓學生由象形字的趣味性、具象性來認識文字,進而隨著目的性、抽象性與現行字體做連結。 2.楷書字體教學:《書譜》中把學書過程分為了三個階段:「初學分布,但求平正;既知平正,務追險絕;既能險絕,復歸平正。」因此初學從「結構」「筆劃」入手,務求能正確的臨摹。基於國小教科書字體為教育部所訂定,訂定的參照為「隸書」「歐陽詢楷書」,然而印刷字體須為方正,因此在教學上如何將此標準字體轉變為書法字體,並先於課堂上實施硬筆書法教學。 3.楷書作品章法:所謂「文以載道」,書法作品包含內容、款識、鈐印,而作品內容可讀性是書法藝術與其他藝術類型最大的不同,也是被西方藝術所質疑的。然也正是此可讀性,因此古人多以日常生活所需來進行書寫,如王羲之的尺牘,就是與他人來往的書信或留言。後來隨著文體的演進,文人書寫自身創作的詩詞歌賦,表達個人情懷,流於後世。因此書法作品外在形式的可看性,必須加上內容的可讀性,甚至昇華至與古人以心印心的情懷。在教學上如何從不同的楷書作品,來欣賞不同的形式意涵,帶領學生從少字到多字作品的創作,配合春聯的書寫,兼具書法的工具性、目的性、藝術性。
場次 日期 時間 預計運作內容概述 主講/引導者 地點或場地 1 週三下午12:30-16:00 書法字體演變史 李尚儒 書法教室 2 週三下午12:30-16:00 楷書教學課程設計 李尚儒 書法教室 3 週三下午12:30-16:00 楷書教學課程設計 李尚儒 書法教室 4 週三下午12:30-16:00 春聯書寫教學 李尚儒 書法教室 5 週三下午12:30-16:00 楷書作品章法 李尚儒 書法教室 6 週三下午12:30-16:00 楷書作品章法 李尚儒 書法教室
建議使用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最新版本瀏覽
瀏覽人次 : 154,979
網頁載入時間 : 0.0001秒